您現(xiàn)在的位置:環(huán)球網校 >> 心理咨詢實操課 >> 經驗分享 >> 心理咨詢師實務操作:模仿法
實務操作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是心理咨詢師專業(y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環(huán)球網校心理咨詢師實操課頻道小編特別整理了“心理咨詢師實務操作:模仿法”這篇備考資料,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模仿法(modelling),又稱示范法,亦是行為治療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主要來自社會學習理論:利用人類通過模仿學習獲得新的行為反應的傾向,向具有不良行為的人呈現(xiàn)某種行為榜樣,以使其從事相符行為,從而消除不良行為,建立適應性行為的治療方法。目前,模仿法主要被大量應用于兒童行為的訓練(包括正常兒童和弱智兒童),有時也用于臨床治療。
模仿法的操作程序:
1.選擇合適的治療對象
在模仿法的實施之前,首先要評估來訪者的模仿能力,以決定是否為合適的治療對象。每個人的模仿能力是不一樣的,而且模仿能力還有總的模仿能力和特殊的模仿能力的區(qū)別,如有的人對肢體動作的模仿較快,而有的人則對聲音模仿力較強。模仿能力可以根據來訪者的經歷和心理測量結果做出判斷。
2.設計示范行為
完成評估后,就可以根據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示范行為。與塑造相似,示范行為的順序應是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示范的情景要盡量真實,示范者亦應與模仿者有較多的共同之處,以易于得到模仿者的認同,這樣的模仿會收到較好的成效。
3.對正確模仿行為予以強化
在整個模仿學習過程中,要對模仿者的每一次進步與成功都給予及時的強化,如贊許、微笑、物質獎勵等,從而加強、鞏固模仿者已習得的模仿行為
環(huán)球網校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環(huán)球網校心理咨詢實操課頻道為您提供的心理咨詢師實務操作:模仿法的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實操案例、方法等內容點擊下方按鈕進入題庫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