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西方社會學理論》講義精選(21)
他認為對偶組發(fā)展為三人組對于社會結構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社會結構變得可以與個人分開,也可以主宰個人。換句話說,他的文化悲劇理論至少需要三人組結構才能發(fā)生。
他認為團體認輸增加的時候,個人的自由就會增加。小團體可能會對個人有極大的操縱權,使個人無法擺脫團體成員的監(jiān)視和控制。而在大團體中,個人就不那么明顯了,也比較不容易被控制。比如,在學校和在外面,老師的行為舉止的不同。
二是距離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齊美爾指出,事物的價值是由它與行動者之間的距離所決定的。如果一個事物距離太近又容易得到,或者太遠而非常難以得到,那么這個事物的價值就不是太高了。因此,最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是那些有可能獲得但是必須付出最大努力的事物。例如,在《陌生人》一文中,齊美爾指出,陌生人就是距離我們不能太遠又不能太近的人。太近就不是陌生人而是熟人;太遠不發(fā)生關系也談不上是陌生人。
距離與謊言轉自環(huán) 球 網 校edu24ol.com
這是他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某人有隱藏某事的意圖,而他人卻想揭發(fā)那件被隱藏的事。我們必須了解別人的一些事情,我們才能與別人有互動。我們只可能了解部分,而不可能知道全部。而且在生活當中還有謊言的存在,謊言指的就是,某人有隱藏真相不讓他人知道的一種互動形式。
他用社會幾何學,也就是距離的解釋來研究謊言。
行動者之間的距離越遠,越可以容忍謊言。反之亦然。比如說省長或者國家領導人對我們說了慌,我們或許可以忍受。但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如配偶、家人的謊言就讓人不能容忍了。
有意思的是,在他看來,以距離來說,每天的所有溝通都包含互動雙方都知道的元素,但是,這些元素的真實情況,可以被雙方全部知道,也可以被一方知道。那么,一方知道就構成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感。他認為社會關系既需要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東西,又需要那種只有一方知道的元素?;蛘哒f,即使是最親密的關系除了靠近 ,也需要有距離。比如說婚姻。
婚姻算是最親密或者最沒有秘密的交際形態(tài)的一種了。人們都有一種想要把秘密都告訴配偶的沖動。但是他認為,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所有的社會關系都是既需要真相,又需要假象的。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如果全部的自我泄露的話,(如果這種情況存在的話)會使婚姻變得只是一種事實,而把出乎意料的可能性都抹殺掉了。從而是婚姻變得非常無趣。他認為,婚姻需要某種程度的距離和陌生才能彼此有趣。
距離與陌生人
順著社會幾何學的思路,他提出了陌生人的概念。他認為陌生人也是社會形態(tài)的一種,由距離來定義,指不會離我們太近,也不會離我們太遠的人。也就是說,如果離我們太近,就不再是陌生人了,而是團體的一分子了。同時,如果離得太遠,就終止了和團體的接觸。
陌生人和團體之間這種特殊的距離引發(fā)了這兩者之間不尋常的互動形態(tài)。一方面,陌生人與團體的互動會比較客觀,因為陌生人缺乏對團體的參與,他對團體成員的判斷及關系都比較不帶情感。
另一方面,對于陌生人,別人在他們面前比較容易表現出信任。他們比較愿意對陌生人說一些事情,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事情不會再傳回團體。網絡上的互動是最典型的例子。
距離和價值
他認為,一件事情的價值事實上是它距離我們有多遠的結果。如果距離我們太近了,太容易得到了,對我們就沒有太大的價值。比如譚院長,我找工作。但是,同時那些距離我們太遠,根本就是難以達到的,對我們來說也是沒有什么太大價值的。比如,北大。
所以,對于我們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那些我們花相當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或事情了。
文化社會學
文化悲劇
主觀文化和客觀文化
主體文化,他有時也稱之為“個體文化”,是指行為者生產,吸收和控制各種外在文化因素的能力與傾向,是已經內化了的各種文化因素在行為者中的綜合體現;
而客體文化則是指人們在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各種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學、組織、團體等。這些因素外在于個體,但卻影響著個體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客體文化對于主體(行為者)的影響,只有在其以觀念的形式進入主體之后,只有主體吸收這種觀念并將其內化,使其成為主體文化的一部分之后,才能實現。
客觀文化(objective culture)――包含人們開發(fā)出來各類東西。比如,藝術,科學,哲學等等。
主觀文化(individual culture)――個人制造,吸收,控制客觀文化元素的能力。
文化墮距
在理想情形中,個體文化影響塑造著客體文化,并同時也接受著客體文化的影響,但問題是,客體文化一經產生,便具有了其內在的生命力,“它們(各種文化因素)獲得了固定的習俗,具有自身內在的邏輯與合法性:它們的這種既定的地位,使其不可避免地疏遠于創(chuàng)造它們并使其具有獨立性的精神動力”?!耙簿褪钦f,客體文化一經產生,而不再受主體的控制,便是憑借其自身的生命力發(fā)揮作用繼續(xù)發(fā)展,并且在創(chuàng)造了客體文化的主體與產物之間,存在著深深的疏遠與對立:創(chuàng)造性精神的亢奮和毫不疲倦的生命力,與其僵化,死板的產物以及該產物的不可思議的反作用之間,產生了無窮的對立。
通??磥?,這種僵化的產物扼殺著精神的創(chuàng)造力?!霸邶R美爾看來,雖然人們保持著創(chuàng)造和更新客體文化的能力,但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客體文化對主體文化的壓倒優(yōu)勢卻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對行為者產生壓制作用。
最新資訊
- 考前必背!自學考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論述題高頻考點2024-10-19
- 自考報考策略:科學搭配科目,加速畢業(yè)進程2024-07-20
- 2025年考研考生五一假期,英語科目應該如何復習?2024-05-03
- 備考指南!2024年4月自學考試考前要做哪些準備?2024-03-31
- 考前備考沖刺!自考如何一次就過?2024-03-30
- 考點匯總:《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論述題2024-03-25
- 備考資料:《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答題考點匯總2024-03-25
- 自考可以從哪些維度進行備考?2024-02-17
- @自考生,這里有備考技巧2024-02-17
- 自學考試備考復習方法!建議收藏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