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級社會工作者《社工實務》習題(1)
相關推薦:初次報考2019年社會工作者考試報考指南
1.病人李女士,36歲,被診斷患有腎衰竭,需要進行腎移植手術,捐腎者是李女士的弟弟,弟弟因此也住進了醫(yī)院。姐弟倆住進醫(yī)院后,李女士情緒波動很大。醫(yī)生認為這樣的狀態(tài)對她的手術和康復都不利,要求醫(yī)院的醫(yī)務社會工作者介入。
問題:
李女士的困境有哪些?如果你是醫(yī)務社會工作者,你準備如何介入?
答題要點:
1.李女士面臨的主要困境有:
(1)情緒問題:十分緊張、恐懼、擔憂、焦慮、煩躁;
(2)生理問題:吃不下,睡不著,患有腎衰竭,需要進行腎移植手術,而且捐腎者是她的弟弟。
2.主要介入策略:
(1)通過疏導的方式,緩減李女士的擔心,并努力使其勇敢面對現(xiàn)實;
(2)通過情緒調(diào)整,減輕李女士的緊張、恐懼、擔憂、焦慮、煩躁,吃不下,睡不著的情緒壓力;
(3)與李女士弟弟溝通,通過姐弟情、手足誼,撫慰姐姐焦躁的心情;
(4)與病房護士聯(lián)系,加強其對分管床位醫(yī)護人員的介紹,讓其了解手術過程、減少不必要的顧慮。
2.鐘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門負責人。鐘某曾作為非典醫(yī)學觀察者被迫居家兩周,期間受到鄰居的排斥,身心飽受折磨。非典結束后,鐘某排斥鄰里及社會人際交往,認為人際關系淡漠,助人為樂是無意義的行為。
問題:
1.上述案例中,鐘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鐘某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答題要點:
1.鐘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
(1)認知問題:認為人際關系淡漠.助人為樂是無意義的行為;
(2)社會關系問題:受到鄰居的排斥,排斥人際交往,人際關系淡漠;
(3)身心問題:身心飽受折磨。
2.主要輔導策略:
(1)對疾病及其帶來的身心影響和鄰里關系的影響進行客觀分析,幫助鐘某形成正確認識;
(2)進行溝通,利用誘導性的言語打開服務對象因受傷害而封閉的心靈。讓服務對象在工怍員面前傾訴出自己在非典時期的痛苦經(jīng)歷,同時在服務對象的傾訴中尋找適當?shù)慕槿朦c,幫助服務對象解除痛苦的心理情緒;
(3)針對服務對象封閉的一心靈,工作員與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在這次痛苦經(jīng)歷中所得到的社會資源;
(4)從人們對她的支持和關心出發(fā)-通過事實改變服務對象關于人際關系冷漠的錯誤認知。
3.一般情況
求助者:某女,漢族,31歲,未婚,大學文化,某國家機關公務員,經(jīng)濟狀況良好。
求助者自述
從小性格較內(nèi)向,聽話,在大人眼中是個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較嚴格,除了對學習要求很嚴,還很在意她與男孩子的交往,偶爾有男同學打電話來,總是盤問半天,事實上她與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約從上初中開始,看見了男孩子就臉紅、緊張,不知說什么好。上高中時,暗戀年輕的男語文老師,見了該老師,尤其緊張,害怕與該老師的眼神接觸,后來語文成績也下降了許多。上中學和大學時,都有男同學明確表示喜歡自己,但都因為緊張、恐懼而不敢交往。工作后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見了年輕的異性就緊張、恐懼,很少參加單位集體活動。近幾年來,不斷有人為其介紹男朋友,一般情況是不見,實在推托不掉,勉強見了也往往弄得別人很尷尬。近半年來甚至見了人都覺得害怕,很少與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書、看電視。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點小事就愛發(fā)脾氣。自己也對這種狀況不滿,多次想來咨詢但又很害怕見社工師,在父母的再三鼓勵下,自己前來就診。
上小學前的那個夏天,父母帶她回老家,一次在與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與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為什么就同意了,結果她讓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們的外生殖器,甚至還好奇地互相摸了摸。當天晚上母親知道了,責備她怎么那么壞,還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這件事后來她就忘了,初中講生理衛(wèi)生課,不知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覺得自己不純潔、下流、很壞。從此經(jīng)常想此事,害怕別人知道。上高中時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不敢看老師,不敢與老師交往。上高中和大學時,癥狀有所加重,主要是擔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癥狀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以至于最后連同性都害怕了。這種擔心與害怕嚴重地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經(jīng)常出差錯,工作崗位調(diào)整了多次,領導和同事很有意見,多次批評過她。她為此也很苦惱,30多歲還沒有結婚,也根本沒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與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別害怕與他人的目光接觸,害怕與他人交往。
依據(jù)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對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進行整理。
2?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3?社工師還需要了解廢求助者的哪些資料?
4?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診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5?引起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6?在本案例中,擬訂的咨詢目標是什么?
7?結合本案例,對擬訂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如何進行評價?
8?結合本案例,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題要點
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如下:
1.精神狀態(tài):(1)注意力不集中;(2)記憶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變:無軀體異常感覺
3社會功能狀況:(1)工作中經(jīng)常出差錯;(2)社會交往很少,與外界接觸不良。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恐懼、焦慮、易激惹、回避行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
社會工作者還需要了解該求助者的如下資料:
1.該求助者的家族史。
2.該求助者的疾病史。
3.該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詢史。
4.該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測驗情況。
5.該求助者的家庭成員關系。
6.該求助者的娛樂活動。
7.該求助者的價值觀、信念或理想。
8.該求助者的出生情況。
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jīng)癥性障礙、恐怖性神經(jīng)癥、社交恐怖癥。
診斷依據(jù):
1.恐怖或恐懼癥狀。
2.內(nèi)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夠主動求醫(yī)或按照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續(xù)時間較長。
5.社會功能已經(jīng)受損。
6.精神負擔重,內(nèi)心痛苦。
引起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潑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處于發(fā)育階段,由于認識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問題容易泛化而轉(zhuǎn)變成心理障礙。
2.社會原因:(1)童年受母親訓斥,中學上生理衛(wèi)生課時回憶童年經(jīng)歷感到下流、羞恥;(2)害怕與人交往,故人際交往少;(3)家庭教養(yǎng)嚴厲;(4)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響和錯誤認知,以至于不敢與異性交往,逐漸發(fā)展到不敢與人交往;(5)道德觀念因素對心理障礙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3.心理與行為方面的認知原因:(1)錯誤觀念:認為童年期的經(jīng)歷是下流、無恥的,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2)對現(xiàn)實問題的誤解或錯誤評價:害怕他人從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純潔,看出自己很壞;(3)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童年事件一直困擾著自己,與人接觸就緊張、害怕。
在本案例中,擬訂的咨詢目標是:
1.改變該求助者認為童年經(jīng)歷是下流、無恥的,以及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的錯誤觀念。
2.改變該求助者認為他人從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純潔,看出自己很壞的錯誤評價。
3.改變該求助者與人接觸就緊張、害怕的行為。
4.改變該求助者成長過程中的負性情緒。
5.改變該求助者的睡眠狀況。
6.在達到上述具體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
結合本案例,對擬訂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可進行如下評價:
1.改善認知、行為和情緒屬于心理學性質(zhì)。
2.消除或減輕該求助者的痛苦,最終達到心理健康是積極的。
3.從該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經(jīng)濟條件以及咨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看,擬定的咨詢目標都是可行的。
4.改變該求助者錯誤的觀念、評價、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能夠量化,可以通過問題的改善程度來體現(xiàn),因此是可以評估的。
6.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是雙方商定的,符合該求助者的愿望,咨詢師能夠解決,對雙方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雙方意見不一致時,能夠以該求助者為主;當咨詢師無法認可該求助者的目標時,應終止咨詢或轉(zhuǎn)介。
7.在擬定的咨詢目標中,改變認知、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目標,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是長遠目標,符合多層次統(tǒng)一的要求。
結合本案例,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和方法如下:
1.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1)在開始1次或幾次咨詢后進行評估;(2)在咨詢結束前評估;(3)在咨詢后追蹤復查時評估。
2.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方法:(1)對照咨詢前后心理測驗的結果進行評估;(2)根據(jù)該求助者自我報告進行評估;(3)根據(jù)該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報告進行評估;(4)根據(jù)該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的改變程度進行評估;(5)根據(jù)咨詢師對該求助者各方面的觀察進行評估。
4.一般情況:求助者:王某某,女,漢族,22歲,未婚,某大學三年級學生。
求助者自述
一年半前開始出現(xiàn)睡眠較差的癥狀,翻來覆去總是不能入眠,即使睡著了,夢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覺頭痛,頭暈腦漲,疲勞,全身酸痛,上課時無精打采,哈欠連天,注意力難以集中,雖然抬著頭在聽課,但腦子卻在想著別的事情。上自習課時,看一會兒書就會又去想別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時自覺記憶力大不如從前,容易忘事,為此學習受到很大影響。原來學習成績很好,總是排在班里前幾名,近一年來成績下降明顯,甚至出現(xiàn)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現(xiàn)象,生活感到困難重重,難以應付,煩惱不堪,精神緊張,做事情愛著急,急躁,經(jīng)常為一點兒小事就發(fā)脾氣,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內(nèi)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醫(yī)院看醫(yī)生,被給予口服安定類藥物。情況未見明顯改善。
社工師觀察了解到的情況
求助者自幼身體健康,未患過嚴重疾病,家庭中未發(fā)生過重大變故。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為優(yōu)越,由于是獨女,很受父母寵愛,同時管教也很嚴厲,養(yǎng)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習慣。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善言談,喜歡安靜,很少與同伴玩耍、作游戲,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成績很好,一直名列前茅。
考入大學后,起初學習、生活還比較適應,只是朋友較少,與人交往不多。一年半前與同寢室的一位同學因小事發(fā)生爭吵,雖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但卻總是想著這件事,感覺那位同學總跟自己過不去,為此,盡量避免與人接觸。逐漸出現(xiàn)失眠多夢,白天感到疲勞、頭暈,沒有精神,食欲較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想盡快擺脫這種現(xiàn)狀,但就是擺脫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個別朋友訴說,并去校醫(yī)院看醫(yī)生,未見明顯改變,情緒變得急躁,精神總是感到緊張,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發(fā)脾氣。后到心理門診尋求幫助,迫切要求能夠解決問題。
依據(jù)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對該求助者目前的狀態(tài)進行資料整理。
2?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3?對該案例如何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4?作為社工師,如何向求助者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
5?如何確定本案例的咨詢目標?
6?在本案例中,對確定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如何進行評價?
答題要點
對該求助者目前的狀態(tài)進行如下的資料整理:
1精神狀態(tài):(1)注意力不集中;(2)記憶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變:即軀體異常感覺:頭痛、頭暈、疲勞、全身酸痛。
3.社會功能狀況:(二)學習效率降低;(2)社會交往很少,與外界接觸不良。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煩惱、易激惹、精神緊張、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回避行為、睡眠障礙、頭部不適感、消化功能減退。
對該案例的診斷是: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jīng)癥性障礙、神經(jīng)衰弱。
對該案例的鑒別診斷如下:
1與精神分裂癥相鑒別:精神分裂癥早期有神經(jīng)衰弱的癥狀,但常常伴有思維障礙和人格改變,如孤僻、淡漠、行為怪異、幻覺、妄想等,無自知力和求醫(yī)愿望,本案例無此典型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分裂癥。
2.與抑郁癥相鑒別:抑郁癥雖有神經(jīng)衰弱的癥狀,但大部分時間情緒低落,消極悲觀,興趣減退,有自殺企圖和自殺行為,本案例無此典型癥狀,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癥。
3.與焦慮癥相鑒別:焦慮癥的焦慮為原發(fā)癥狀,本案例的焦慮為繼發(fā)癥狀,且以精神易興奮、易疲勞為特征,因此可以排除焦慮癥。
作為咨詢師,需向該求助者明確的雙方的責任、權利與義務如下:
1求助者的責任:(1)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2)積極主動地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3)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yè)。
2.求助者的權利:(1)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zhí)業(yè)資格;(2)有權利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3)有權利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4)有權利提出轉(zhuǎn)介或中止咨詢;(5)對咨詢方案的內(nèi)容有知情權、協(xié)商權和選擇權。
3.求助者的義務:(1)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2)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nèi)容;(3)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4.咨詢師的責任:(1)遵守職業(yè)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2)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3)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并說明保密例外。
5.咨詢師權利:(1)有權利了解與求助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2)有權利選擇合適的求助者;(3)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tài)度,有權利提出轉(zhuǎn)介或中止咨詢。
6.咨詢師的義務:(1)向求助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出示營業(yè)執(zhí)照和執(zhí)業(yè)資格等相關證件;(2)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guī)定;(3)遵守和執(zhí)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nèi)容;(4)尊重求助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自#告知求助者。
本案例的咨詢目標主要有:
1.改變該求助者認為那位同學總跟自己過不去的錯誤評價。
2.改變該求助者煩惱、易激惹的情緒。
3.改變該求助者精神緊張的情緒。
4.改變該求助者的社會交往狀況。
5.改變該求助者的睡眠狀況。
6.在達到上述具體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
在本案例中,對確定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可進行如下評價:
1.改善認知、行為和情緒屬于心理學性質(zhì)。
2.消除或減輕該求助者的痛苦,最終達到心理健康是積極的。
3.從該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經(jīng)濟條件以及咨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看,確定的咨詢目標都是可行的。
4.改變該求助者錯誤的評價、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能夠量化,可以通過問題的改善程度來體現(xiàn),因此是可以評估的。
6.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是雙方商定的,符合該求助者的愿望,咨詢師能夠解決,對雙方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雙方意見不一致時,能夠以該求助者為主;當咨詢師無法認可該求助者的目標時,應終止咨詢或轉(zhuǎn)介。
7.在擬定的咨詢目標中,改變認知、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目標,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是長遠目標,符合多層次統(tǒng)一的要求。
5.一般情況
求助者:某女,漢族,31歲,未婚,大學文化,某國家機關公務員,經(jīng)濟狀況良好。
求助者自述
從小性格較內(nèi)向,聽話,在大人眼中是個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較嚴格,除了對學習要求很嚴,還很在意她與男孩子的交往,偶爾有男同學打電話來,總是盤問半天,事實上她與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約從上初中開始,看見了男孩子就臉紅、緊張,不知說什么好。上高中時,暗戀年輕的男語文老師,見了該老師,尤其緊張,害怕與該老師的眼神接觸,后來語文成績也下降了許多。上中學和大學時,都有男同學明確表示喜歡自己,但都因為緊張、恐懼而不敢交往。工作后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見了年輕的異性就緊張、恐懼,很少參加單位集體活動。近幾年來,不斷有人為其介紹男朋友,一般情況是不見,實在推托不掉,勉強見了也往往弄得別人很尷尬。近半年來甚至見了人都覺得害怕,很少與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書、看電視。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點小事就愛發(fā)脾氣。自己也對這種狀況不滿,多次想來咨詢但又很害怕見社工師,在父母的再三鼓勵下,自己前來就診。
上小學前的那個夏天,父母帶她回老家,一次在與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與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為什么就同意了,結果她讓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們的外生殖器,甚至還好奇地互相摸了摸。當天晚上母親知道了,責備她怎么那么壞,還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這件事后來她就忘了,初中講生理衛(wèi)生課,不知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覺得自己不純潔、下流、很壞。從此經(jīng)常想此事,害怕別人知道。上高中時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不敢看老師,不敢與老師交往。上高中和大學時,癥狀有所加重,主要是擔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癥狀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以至于最后連同性都害怕了。這種擔心與害怕嚴重地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經(jīng)常出差錯,工作崗位調(diào)整了多次,領導和同事很有意見,多次批評過她。她為此也很苦惱,30多歲還沒有結婚,也根本沒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與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別害怕與他人的目光接觸,害怕與他人交往。
依據(jù)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對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進行整理。
2?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什么?
3?社工師還需要了解廢求助者的哪些資料?
4?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診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5?引起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6?在本案例中,擬訂的咨詢目標是什么?
7?結合本案例,對擬訂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如何進行評價?
8?結合本案例,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題要點
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如下:
1.精神狀態(tài):(1)注意力不集中;(2)記憶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變:無軀體異常感覺
3社會功能狀況:(1)工作中經(jīng)常出差錯;(2)社會交往很少,與外界接觸不良。
該求助者的主要癥狀是:恐懼、焦慮、易激惹、回避行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
社會工作者還需要了解該求助者的如下資料:
1.該求助者的家族史。
2.該求助者的疾病史。
3.該求助者的既往心理咨詢史。
4.該求助者的既往心理測驗情況。
5.該求助者的家庭成員關系。
6.該求助者的娛樂活動。
7.該求助者的價值觀、信念或理想。
8.該求助者的出生情況。
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非精神病性障礙、神經(jīng)癥性障礙、恐怖性神經(jīng)癥、社交恐怖癥。
診斷依據(jù):
1.恐怖或恐懼癥狀。
2.內(nèi)容充分泛化。
3.有自知力,能夠主動求醫(yī)或按照病與非病的三原則排除重性精神病。
4.病程持續(xù)時間較長。
5.社會功能已經(jīng)受損。
6.精神負擔重,內(nèi)心痛苦。
引起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潑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處于發(fā)育階段,由于認識水平低,所以形成的心理問題容易泛化而轉(zhuǎn)變成心理障礙。
2.社會原因:(1)童年受母親訓斥,中學上生理衛(wèi)生課時回憶童年經(jīng)歷感到下流、羞恥;(2)害怕與人交往,故人際交往少;(3)家庭教養(yǎng)嚴厲;(4)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響和錯誤認知,以至于不敢與異性交往,逐漸發(fā)展到不敢與人交往;(5)道德觀念因素對心理障礙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
3.心理與行為方面的認知原因:(1)錯誤觀念:認為童年期的經(jīng)歷是下流、無恥的,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2)對現(xiàn)實問題的誤解或錯誤評價:害怕他人從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純潔,看出自己很壞;(3)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童年事件一直困擾著自己,與人接觸就緊張、害怕。
在本案例中,擬訂的咨詢目標是:
1.改變該求助者認為童年經(jīng)歷是下流、無恥的,以及暗戀男老師,覺得自己不純潔的錯誤觀念。
2.改變該求助者認為他人從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純潔,看出自己很壞的錯誤評價。
3.改變該求助者與人接觸就緊張、害怕的行為。
4.改變該求助者成長過程中的負性情緒。
5.改變該求助者的睡眠狀況。
6.在達到上述具體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
結合本案例,對擬訂的咨詢目標的有效性可進行如下評價:
1.改善認知、行為和情緒屬于心理學性質(zhì)。
2.消除或減輕該求助者的痛苦,最終達到心理健康是積極的。
3.從該求助者自身能力和經(jīng)濟條件以及咨詢師所能提供的條件看,擬定的咨詢目標都是可行的。
4.改變該求助者錯誤的觀念、評價、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能夠量化,可以通過問題的改善程度來體現(xiàn),因此是可以評估的。
6.本案例擬定的咨詢目標是雙方商定的,符合該求助者的愿望,咨詢師能夠解決,對雙方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當雙方意見不一致時,能夠以該求助者為主;當咨詢師無法認可該求助者的目標時,應終止咨詢或轉(zhuǎn)介。
7.在擬定的咨詢目標中,改變認知、行為和情緒是具體的目標,促進該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發(fā)展,達到人格完善是長遠目標,符合多層次統(tǒng)一的要求。
結合本案例,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和方法如下:
1.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時間:(1)在開始1次或幾次咨詢后進行評估;(2)在咨詢結束前評估;(3)在咨詢后追蹤復查時評估。
2.對咨詢效果評估的方法:(1)對照咨詢前后心理測驗的結果進行評估;(2)根據(jù)該求助者自我報告進行評估;(3)根據(jù)該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報告進行評估;(4)根據(jù)該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的改變程度進行評估;(5)根據(jù)咨詢師對該求助者各方面的觀察進行評估。
6.羅某,男,某大城市工科大學生,他作了如下陳述:
“我的家鄉(xiāng)在川北,是革命老區(qū),生活十分艱苦,由于交通閉塞,底子太薄,迄今還沒有徹底改變貧窮的面貌。在初中時,我立志刻苦學習爭取上大學,由于我的努力,高中時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屢次在縣會考上得第一。可是我家里很窮,兄弟姐妹多,無力供我上大學??h教育局和學校領導保證一旦我考上大學,每年提供一筆優(yōu)厚的獎學金。我終于如愿以償,考上了這里的輕工業(yè)學院。
“在進大學之前,我對學習充滿了自信,認為繼續(xù)保持優(yōu)異成績?nèi)缒抑腥∥?,并準備大學畢業(yè)后考研究生,成名成家。沒想到大學情況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樣,同學們不僅個個聰明,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長,如唱歌、跳舞、琴棋書畫等等,而我除了死讀書,樣樣比別人差,且經(jīng)濟拮據(jù),連套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這些都無形中挫傷了我的自尊心。我不敢與同學交往,吃飯時獨自一人吃最便宜的飯菜,省下錢來買參考書,課外活動不敢參加,怕動作笨拙引起同學譏笑。
“令我苦惱的一件事是學習上的相互競爭,昔日被稱‘秀才’的我盡管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但成績總是上不去,有時甚至是全班倒數(shù)第一。這種無形的壓力壓得我抬不起頭來,過去理想至上和極其自信的我變得無限憂傷、壓抑、煩惱和痛苦。第一學期勉強通過了考試。第二學期一開始,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以致整天心神不寧,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失眠。由于無法正常學習,近來已經(jīng)連續(xù)三門功課不及格,老師、同學都勸我休學。可就我現(xiàn)在的狀況,休學也解決不了問題,萬一學校作出退學的決定,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另外,大學本就是個青春的樂園,很多同學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我經(jīng)??匆娝麄兂呻p成對在花前月下、歌廳、舞廳卿卿我我,特別是上課也要坐在一起,我們班上就有八對,每堂課都肆無忌憚地坐得近近的。每到周末,同寢室的哥們都去找‘那一位’去了,宿舍門口又有不少的女生在等別的男生,就是沒有一個女生叫我或等我。我知道我是個窮光蛋,拿不出錢去供一些女生花銷,也不敢請她們吃飯、看電影。但我也是人啊,人是有感情的,我也希望有個女同學陪伴在我身邊。我曾經(jīng)給兩個女生寫過信,但一個明明白白地拒絕了我,另外一個至今沒有回信,說實話,我真有點嫉妒那些有女朋友的男生。有時甚至竟因嫉妒而有意疏遠那些鐵哥兒們。比如,我的上鋪是一個跟我挺合得來的同學,但他家里比較有錢,而且最近他也談了一個女朋友,于是我們在一起的機會明顯減少了,我真想不通,他竟是這樣一個‘重色輕友’的人。但我又嫉妒他,他有這樣的好運,我沒有,還不是因為沒有一個女生喜歡我,而這又是因為我沒有錢并在學習上不出色。
“其實,論長相,我也不算丑,甚至還可以說相當瀟灑。只是我沒有其他男生那樣多花樣翻新的衣服,我比不起他們,我嫉妒他們的家庭環(huán)境。
“還有,我在班上是個平頭百姓,沒有什么職務。評獎學金的時候,當班、系、校干部的都加了很多分,就我們這些光桿司令一分都不加,這樣獎學金我們當然排在了末尾。我有點憎恨那些所謂的干部,不過就是尸位素餐,要是我干,我還不要求加分呢。
現(xiàn)在,我覺得自己好像事事不如人,反倒平庸了。說實話,我嫉妒所有家庭境況比我好的同學,同時我又鄙視他們,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家里有點錢嗎!
“大夫,我也知道這是我自己有點不對頭,可我也不知到底該怎么辦?”
問題:
1?上述案例中,羅某面臨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針對他目前的困境,社會工作者應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答題要點
首先要說明心理咨詢并不是萬能的,你不能期望通過一次咨詢就可解決你的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最終得靠自己救自己,希望你能理解。你目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①期望破滅,因為不能保持學習尖子的地位,使你心灰意冷;②競爭中難免有人掉隊、落伍,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沉淪下去。你的最根本的問題就在于此。不能適應緊張的大學生活,缺乏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保護的能力,出現(xiàn)一系列的不適感;③這一點最重要,根據(jù)你所說的,目前你處于輕度的嫉妒心理問題。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內(nèi)容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點,學業(yè)優(yōu)秀、人際交往能力強、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為嫉妒的對象。因為這些人所具有優(yōu)勢常直接與評“三好”、評優(yōu)秀干部、評獎學金、擇業(yè)分配及領導的賞識相聯(lián)系。而這些方面處于弱勢的人必生失落之感,你的成績下降到休學的地步,是因為超不過別的同學而嫉妒他們,同時自己又變得十分消沉。因為你不是干部,是個平頭百姓,你覺得獎勵沒有你的份,你也嫉妒那些當干部的同學。
第二點,愛情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愫,然而卻容易把雙方燒得頭腦發(fā)昏,走向嫉妒的極端??梢赃@樣說,愛情與嫉妒是一對雙胞胎。輕微的嫉妒可以促進愛情,一旦妒火過盛,則容易把愛情之花燒灼枯萎,甚至導致殺人或自殺的嚴重后果。你說你沒有任何一個女朋友,嫉妒那些有女友的男生,其實這只是你目前的心境。
第三點,杰出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較差者則要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往往便由此種差距差異而產(chǎn)生。你認為自己相貌還算可以,甚至還有些氣質(zhì),與自己的鐵哥兒們相比,少的不過是錢,甚至還有一個城里人的身份,所以將嫉妒的對象從同學擴大到他們的家庭,以到于反感求學的城市。
由于你是大學生,相信你肯定能正確對待你現(xiàn)在面臨的心理問題,下面提出的理智地處理嫉妒心理的方法,你可試一試:①正確地看待人生價值。這樣,人就能擺脫一切私心雜念,心胸開闊,不計較眼前得失,更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嫉妒他人的成功了。一個埋頭于自己的事業(yè)追求的人,是無暇顧及別人的事的。俗語說“無事生非”,正出于此。一個人沒有理想,胸無大志,無所事事,就會去挑別人的刺,尋別人的短,自己不進取,卻去阻礙他人前進,唯愿眾人都平庸無能,彼此相安無事。同時,你要正確認識到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是暫時的,有真才實學,用武之地盡可一爭高低。沒有特長又何妨,欣賞別人的表演,自己充當熱心觀眾同樣能獲得歡樂。嫉妒情緒必須加以克服,因為它是人格升華的阻力。②發(fā)揮自我優(yōu)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各人自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追求萬事超人前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某些方面自己不如人,但卻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所以要學會全面地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正視自己的差距,揚長避短,發(fā)現(xiàn)并開拓自身的潛能,不斷提高自己,力求改變現(xiàn)狀,開創(chuàng)新局面。送你一句話:振作精神,重振雄風。你應該確立自信,相信自己決不會比別人差,一定能趕上并超過別人,重振昔日雄風。③培養(yǎng)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本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角色,人人是“自得其所”,各有歸宿;要有勇氣承認對方有比自己更高明更優(yōu)越的地方,從而重新認識、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這樣就能從病態(tài)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放出來,從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來。④密切交往,加深理解。許多嫉妒心理是由誤解產(chǎn)生的。嫉妒者誤認為對方的優(yōu)勢會造成對自己的損害,從而耿耿于懷。所以要打開心扉,主動接近,加強心理溝通和融洽,避免發(fā)生誤會,即使發(fā)生了也要及時妥善地消除。在隨后的一月一次門診咨詢中,羅某的心理狀態(tài)逐漸好轉(zhuǎn),半年后停止門診咨詢。一年后羅某來信告訴醫(yī)生,現(xiàn)與同學的關系較融洽,成績有所提高,不再準備休學,以前不及格的課程都已補考合格,從此之后他要更加努力學習。
青少年由于心理發(fā)展成熟程度的不同與文化素質(zhì)水平的差異,其對于嫉妒心理的自我調(diào)適的可能性與醫(yī)生的指導的緊密性是一種反比關系,即可能性越小者,醫(yī)生指導的力度就應該增大,可通過心理咨詢的各種方式,在父母、老師等的配合下堅持治療。反之,可能性越大者,主要應采取依靠醫(yī)生的指導,從而消解。在這里,對于嫉妒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進行把握,是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
最新資訊
- 2025年社工中級綜合模擬題(十五)2025-01-12
- 2025年社會工作者中級法規(guī)模擬試題(十)2025-01-11
- 2025年社會工作師中級綜合能力模擬練習題(十四)2025-01-10
- 2025年中級社工法律法規(guī)練習題(九)2025-01-10
- 2025年中級社工綜合能力模擬試題(十三)2025-01-08
- 2025年社會工作者中級法規(guī)練習題(八)2025-01-08
- 2025年社工中級綜合能力模擬試題(十二)2025-01-07
- 2025年社會工作者中級法律法規(guī)模擬練習題(七)2025-01-07
- 2025年社會工作者中級法規(guī)模擬試題(六)2025-01-06
- 2025年中級社工法律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五)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