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兒科主治醫(yī)師 > 兒科主治醫(yī)師行業(yè)動態(tài) > 兒科主治醫(yī)師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兒童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兒科主治醫(yī)師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兒童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更新時間:2019-09-30 11:02:19 來源:醫(yī)政醫(yī)管局 瀏覽567收藏56

兒科主治醫(y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qū)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zhí)顚憟D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為了進一步提高診療規(guī)范化水平,國家兒童醫(yī)學中心組織專家對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相關(guān)10個病種診療規(guī)范進行了制修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概述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是T細胞來源的惡性淋巴瘤,腫瘤細胞具有豐富的、多形性的胞漿和馬蹄形的細胞核,表達CD30抗原。本病很大一部分患者與t(2;5)(p23,q35)相關(guān),易位導致的ALK基因異常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生物學特性以及患者的預后有明確的相關(guān)性。

因此2008年的WHO分類,進一步根據(jù)是否存在ALK基因的異常表達,將ALCL分為兩個不同的疾?。篈LK+ALCL和ALK–ALCL。ALCL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兒童淋巴瘤的10%~15%,并以男性占多數(shù)(男:女=1.5:1)。在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中超過90%的患者為ALK+ALCL,而成人患者中僅40%~50%為ALK+ALCL。

二、適用范圍

經(jīng)病理、免疫組化、基因檢測確診為ALK陽性系統(tǒng)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患者。不包括ALK陰性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和皮膚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三、診斷

(一)臨床表現(xiàn)

常有發(fā)熱等B組癥狀,侵犯淋巴結(jié),極易發(fā)生淋巴結(jié)外侵犯,使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

1. 一般癥狀:

患者經(jīng)常伴隨B組癥狀,特別是高熱。大部分患者(70%)在確診時已達Ⅲ~Ⅳ期。

2. 淋巴結(jié)侵犯:

巴結(jié)腫大約在90%的患者中出現(xiàn),外周淋巴結(jié)最常受累,其次是腹膜后淋巴結(jié)和縱隔腫物,淋巴結(jié)播散的方式既可為連續(xù)的,也可不連續(xù),侵犯的淋巴結(jié)可為無痛性腫大,也可伴有紅腫熱痛。

3. 結(jié)外侵犯:

ALK+ALCL患者較其他亞型的NHL患者更多(60%患者)更早地出現(xiàn)包括皮膚、骨、軟組織、肺在內(nèi)的結(jié)外侵犯。結(jié)外侵犯的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

(1)軟組織和皮膚:是最常出現(xiàn)的結(jié)外受累部位,可為多個或單個瘤灶,表現(xiàn)為皮下結(jié)節(jié)、大的潰瘍、多發(fā)或彌漫的丘疹樣紅黃色皮損等。

(2)骨:骨侵犯也很常見,從小的溶骨性損害到骨瘤樣的大瘤灶均可見。

(3)肺:肺部病變可為結(jié)節(jié)樣或浸潤樣,其中約20%的患者伴有惡性滲出。

(4)骨髓:骨髓侵犯的患者不足15%,骨髓活檢比骨髓穿刺陽性率更高。用PCR的方法檢測NPM-ALK可以在50%患者的骨髓中檢測到腫瘤的微小播散。

(5)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患者在診斷時很少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NS)侵犯,多見于晚期患者。CNS疾病可以表現(xiàn)為腦膜侵犯(通過在腦脊液中找到ALCL細胞確診)和(或)出現(xiàn)顱內(nèi)腫物。

(6)其它部位:睪丸受累在ALCL極為罕見,胰腺,腎臟,肝臟,腸道的侵犯也較少見。

4.高細胞因子血癥:

本病比其他類型的淋巴瘤更易出現(xiàn)高細胞因子血癥(hypercytokinemia),甚至引發(fā)炎性因子風暴和噬血細胞綜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

(二)實驗室檢查

1.病理

(1)病理特點和分型:

本病為腫瘤細胞強表達CD30,在竇內(nèi)生長的大細胞腫瘤。這些腫瘤細胞大且具有多形性,通常有豐富的胞漿,有偏心的、馬蹄型或腎型細胞核,核旁經(jīng)??梢娛人嵝詤^(qū)域,這些腫瘤細胞被稱為標志性細胞(hallmarkcells),出現(xiàn)于所有ALCL的形態(tài)學亞型中。

盡管典型的標志性細胞為大細胞,但也可見到形態(tài)相似的小細胞。ALK+ALCL具有廣泛的形態(tài)譜,各亞型均伴有程度不同的炎性背景。

2008年WHO分類中描述了五個主要的形態(tài)學亞型:

①普通型(commonpattern):約占60%。由前述具有標志性細胞特點的多形性大腫瘤細胞為主組成。當淋巴結(jié)結(jié)構(gòu)沒有完全破壞時,腫瘤特征性地在竇內(nèi)生長,也可侵犯付皮質(zhì)區(qū)。類似癌樣的粘附樣生長方式很像轉(zhuǎn)移瘤。

②淋巴組織細胞型(lymphohistiocyticpattern,LH)-ALCL:約占10%。其特點是腫瘤細胞經(jīng)常比普通型的小,叢集于血管周圍。腫瘤細胞中混有大量反應性的組織細胞,特點為有細顆粒的嗜酸性胞漿,和小、圓、形態(tài)一致的細胞核。伴有數(shù)量不等的漿細胞。

組織細胞可以遮蓋腫瘤細胞,還可見到組織細胞吞噬紅細胞的現(xiàn)象,故易誤診為反應性組織細胞病。診斷的關(guān)鍵是免疫組化染色使用CD30和ALK抗體,可以凸顯散在于組織細胞中的、易集中于血管周圍的腫瘤細胞。

③小細胞型(smallcellpattern,SC)-ALCL:約占5%~10%。小到中等大小的腫瘤細胞占絕大多數(shù),有不規(guī)則的細胞核和豐富的胞漿。標志性腫瘤細胞散在其中很難檢測到。

但血管周圍分布的標志性細胞有助于診斷。小的腫瘤細胞CD30染色可僅為弱陽性,ALK染色常僅限于腫瘤細胞的細胞核陽性。這組病人易與外周T細胞淋巴瘤(非特指)混淆。

④霍奇金樣型(Hodgkin-likepattern,HL)-ALCL:約占3%。其形態(tài)特點很象結(jié)節(jié)硬化型經(jīng)典霍奇金淋巴瘤。CD15的表達非常罕見,但有PAX5異常表達時對HL-ALCL的診斷是個挑戰(zhàn)。

⑤混合型(compositepattern):約占15%。在單一淋巴結(jié)中可見到不只一種形態(tài)類型。注:能夠識別變異的病理亞型非常重要,否則有誤診的可能。復發(fā)患者的形態(tài)學特征也可以與原發(fā)時不同。

(2)免疫表型:

腫瘤細胞的細胞膜和高爾基體區(qū)域CD30染色陽性,大的腫瘤細胞染色最強,小的細胞可為弱陽性。腫瘤細胞表達一個或多個T細胞抗原,還有部分患者由于丟失了T細胞抗原而成為“裸細胞(nullcell)”表型,但在基因水平可以找到其來源于T細胞系的依據(jù)。

由于T細胞表型與裸細胞表型相比臨床特征無明顯差別,故將兩者視為同一疾病。CD3在超過75%的病例中為陰性,CD2,CD5,CD4在70%的患者中為陽性,CD8常為陰性,2/3患者CD43陽性。腫瘤細胞不同程度地表達CD45和CD45RO,并強烈表達CD25。大

部分ALK+ALCL患者表達上皮細胞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和細胞毒顆粒相關(guān)蛋白(TIA-1),顆粒酶B(granzymeB),穿孔素(perforin)。EBV編碼核糖核酸(EBVencodedRNA,EBER)和潛伏膜蛋白1(latentmembraneprotein1,LMP1)陰性。多數(shù)有t(2;5)/NPM-ALK易位的患者,ALK的免疫組化染色特征性地出現(xiàn)在胞漿、細胞核和核仁中。

這是由于NPM不停地穿梭于核仁與胞漿之間,作為載體將新合成的蛋白質(zhì)運轉(zhuǎn)至核仁。NPM帶有寡聚功能的結(jié)構(gòu)域,正常情況下會發(fā)生自身的寡聚,也可以與NPM-ALK形成異聚體,從而導致NPM-ALK蛋白在核內(nèi)的聚集。ALK還可以與其它伙伴基因易位,目前報道的包括染色體1,2,3,9,17,19,22,均可導致ALK的異常表達,ALK免疫組化染色可分布在胞漿、胞核或包膜等不同區(qū)域。

較為常見的有t(1;2)(q25;p23),表達TPM3-ALK蛋白,ALK染色局限在腫瘤細胞的胞漿,并且細胞膜的染色更強。較為罕見的t(2;17)(p23;p23),表達CLTCL-ALK蛋白,由于融合蛋白中的網(wǎng)格蛋白重鏈蛋白參與了囊泡表面網(wǎng)格蛋白衣的構(gòu)建,顯示出獨特的顆粒狀胞漿染色模式。

位于Xq11-12的MSN基因被證實為一個新的ALK融合基因,特點是ALK染色局限于細胞膜。而其它的易位,ALK染色在胞漿,包括由t(2;3)(p23;q11),inv(2)(p23q35),t(2;19)(p23;p13),t(2;17)(p23;q25),t(2;22)(p23;q11_2)andt(2;9)(p23;q33)導致的TFG-ALK,ATIC-ALK,TPM4-ALK,ALO17-ALK,MYH9-ALK,TRAF1-ALK。(見附表1)

2.血常規(guī)

ALCL患者白細胞增高、血小板增高、CRP增高均較為常見。部分患者,特別是病理為小細胞亞型的患者,侵襲性強,可侵犯骨髓和外周血,出現(xiàn)白血病的表現(xiàn)。

4. 骨髓常規(guī)

ALCL骨髓侵犯的患者不足15%,通過骨髓活檢和進行免疫組化染色,可獲得比骨髓穿刺更高的陽性率。少數(shù)小細胞亞型的患者侵犯骨髓達到白血病階段,可進行流式細胞術(shù)檢查。還有少數(shù)患者可在骨髓中見到噬血現(xiàn)象。

5. 流式細胞檢查

有研究者對19名ALK+ALCL的腫瘤組織進行流式細胞分析,特點為:腫瘤細胞常較大,CD45bright,在CD45/SSC點圖中,有許多細胞甚至多數(shù)細胞落入單核細胞的區(qū)域。所有患者CD30和CD45陽性。

T細胞抗原表達的陽性率分別為:CD2,67%;CD7,60%;CD3,45%;CD4,33%;CD5,14%;CD8,14%。因此,流式細胞術(shù)可以用于本病的免疫核型檢測,但需要注意腫瘤細胞有可能落到淋巴細胞門以外,以免漏診。

此外,有的病例還表達CD13,CD56等,因此需要注意與其它類型的白血病相鑒別。

5.影像學檢查

患者進行治療前需進行全身影像學檢查以明確受累部位,完成分期。頸部、胸部、腹部、盆腔CT作為分期的依據(jù)應常規(guī)檢查。對有骨受累表現(xiàn)的患者(如骨痛,腫脹等)可做骨掃描檢查。

如患者有CNS受累的癥狀或表現(xiàn),應進行頭顱MRI或CT掃描。近年來,PET/CT已逐漸成為本病分期和再評估的重要工具。

6.微小播散和微小殘留病檢測

有報道,ALK+ALCL患者治療前骨髓及外周血中微小腫瘤播散(MDD)和治療后仍有微小腫瘤播散(MRD),均與不良預后明顯相關(guān)。

由于兒童90%的患者均為NPM-ALK基因融合所致,只有少部分患者是ALK基因與其它伙伴基因異位融合所致,故通常采取RT-PCR的方法檢測患者骨髓和(或)外周血中NPM-ALK融合基因的表達,來檢測和監(jiān)測患者的MDD和MRD。

但在決定使用此方法前,需先觀察患者病理ALK的染色分布,如果ALK的陽性染色不是核漿分布,提示ALK的伙伴基因不是NPM,那么監(jiān)測NPM-ALK融合基因就失去了意義。需先采用二代測序等方法明確ALK的伙伴基因,再通過二代測序或RT-PCR的方法來監(jiān)測MDD和MRD。

(三)兒童ALK+ALCL的診斷標準

1.病理

組織病理學和免疫表型仍是重要的確診依據(jù)。首先需要獲得足夠大的活檢樣本以完成淋巴瘤的全面分析,包括染色體分析,F(xiàn)ISH和分子基因?qū)W研究。

這些檢查對于ALCL與反應性或其它良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以及非淋巴起源的惡性疾病的鑒別具有重要的價值。

2.CNS侵犯的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任何一條可診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侵犯:

(1)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5個/μL,并以腫瘤細胞為主,同時紅細胞:白細胞≤100:1;或者腦脊液白細胞計數(shù)>5個/μL,其中腫瘤細胞所占比例高于外周血幼稚細胞百分比;

(2)顱神經(jīng)麻痹,即使腦脊液中無腫瘤細胞、顱腦MRI/CT未發(fā)現(xiàn)占位性病變;

(3)CT/MRI可見腦、脊髓或腦、脊膜病變;

(4)脊柱骨破壞或椎旁侵犯引起排尿異常、肢體活動障礙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3.腫瘤緩解診斷標準

(1)完全緩解(CR):通過查體和影像學檢查證實所有瘤灶全部消失。CT顯示原腫大的淋巴結(jié)和腫塊已縮小至正常范圍(最大徑線<1.5cm),各器官影像學可見到的所有瘤灶均已消失。PET掃描已無陽性發(fā)現(xiàn)。骨髓涂片/活檢正常。

(2)部分緩解(PR):瘤灶最大徑線縮小≥50%,沒有新發(fā)瘤灶。

(3)無反應(疾病穩(wěn)定)(NR):評估顯示沒有達到PR,但也沒有新發(fā)瘤灶。

(4)疾病進展(PD):任何瘤灶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發(fā)瘤灶或骨髓復發(fā)。

(5)無法確定的完全緩解:雖然病灶最大徑>1.5cm,但總體上病灶縮小>75%(相互垂直兩條最大橫徑)。從影像學上無法確定是否為殘留的腫瘤性病灶,應行病理活檢確定,而有的病灶又可能不適于手術(shù)活檢確定。

(6)分子生物學緩解(MCR):通過RT-PCR方法監(jiān)測骨髓或外周血融合基因ALK從陽性轉(zhuǎn)為陰性。

(7)分子生物學復發(fā)(或陰轉(zhuǎn)陽):治療后轉(zhuǎn)為陰性的ALK基因再次檢測為陽性。

(四)鑒別診斷

1.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ALK陰性:本病為另一種CD30陽性的T細胞淋巴瘤,形態(tài)學很難與ALK陽性的ALCL鑒別,多數(shù)表達T細胞相關(guān)的免疫標記,但ALK陰性。本病多見于成人(40~65歲)。

2.ALK陽性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本病非常罕見,主要侵犯淋巴結(jié)或表現(xiàn)為縱隔腫物,鼻咽、骨、軟組織、胃等結(jié)外侵犯也有報道。

本病也有ALK融合蛋白表達,多為局限于胞漿的顆粒狀染色模式,提示為CLTC-ALK蛋白;少數(shù)為NPM-ALK蛋白。強表達EMA和漿細胞標記CD138和VS38。CD45弱陽或陰性。白細胞系抗原CD3,CD20,CD79a,Pax-5陰性。CD30陰性。本病侵襲性強,化療效果不佳,預后差。

3.原發(fā)皮膚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在兒童非常罕見,多為個例報道。病理形態(tài)學與ALK+ALCL相似,但以限局性皮膚損害為主。

腫瘤細胞有激活的CD4+T細胞核型,不同程度地丟失CD2,CD5和(或)CD3,經(jīng)常表達細胞毒蛋白。5%者為CD8+T細胞核型。75%以上的腫瘤細胞表達CD30。與系統(tǒng)ALCL不同,多數(shù)C-ALCL表達皮膚淋巴細胞抗原(CLA),但不表達EMA;ALK陰性多見。本病進展緩慢,預后較好。

4.結(jié)節(jié)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部分ALCL可存在硬化現(xiàn)象,也為CD30陽性,易誤診為霍奇金淋巴瘤。但由于ALCL是一個T細胞來源的腫瘤,而霍奇金淋巴瘤是B細胞來源的腫瘤,通過做CD15、pan-B、pan-T抗原、EMA、PAX-5/BSAP、ALK蛋白,抗原受體基因重排,二者較易區(qū)別。

5.感染性疾?。河捎诒静《嘤邪l(fā)熱,瘤灶部位可伴有紅腫熱痛,血常規(guī)可表現(xiàn)為白細胞升高,CRP升高,且早期即可出現(xiàn)肺、骨等結(jié)外侵犯,故易與感染性疾病混淆。

確診前往往先被診為淋巴結(jié)炎、蜂窩織炎、肺炎、結(jié)核、骨髓炎等。故需加強對本病的認識,對于抗感染效果不佳,或有多器官受累的患者積極行組織活檢明確診斷。

四、臨床危險度分層

由于ALCL發(fā)病率低,雖經(jīng)國內(nèi)外多家協(xié)作組研究,目前尚無明確統(tǒng)一的預后不良相關(guān)因素。對于兒童患者,報道的與治療失敗相關(guān)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臨床因素,如出現(xiàn)縱隔侵犯,內(nèi)臟(肺,肝,脾)侵犯,皮膚侵犯;

②病理亞型中的淋巴組織細胞亞型和小細胞亞型;

③診斷時用PCR方法檢測外周血和(或)骨髓NPM-ALK作為微小播散疾病(minimaldisseminateddisease,MDD)指標為陽性;

④一療程化療后用PCR檢測血/骨髓NPM-ALK作為微小殘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指標仍為陽性。

五、治療

(一)系統(tǒng)化療

1.化療原則

目前國際上兒童ALCL的治療原則并不統(tǒng)一,本建議提供的治療方案參考EICNHL-ALCL99。由于有報道,在骨髓移植后復發(fā)的患者,僅長春花堿(VBL)6mg/(m²·w)治療仍得到長期的持續(xù)緩解,其作用不僅是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還可以誘導樹突狀細胞的成熟,恢復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反應和抗血管等功能。因此,我們推薦的方案增加了長春花堿的維持治療。各醫(yī)院根據(jù)各自情況選擇應用。允許對所采用的方案進行微調(diào),區(qū)域中心或大的醫(yī)療中心可在原則不變的基礎(chǔ)上提出合理修改。因長春新堿、長春地辛無法替代長春花堿的作用,并不建議替換。

2.化療前準備

(1)確診檢查:盡可能在最容易取材的部位取得標本尋找腫瘤細胞,包括:骨髓、胸腹水、淺表淋巴瘤、皮膚可疑瘤灶、深部淋巴結(jié)穿刺或活檢、瘤灶手術(shù)取活檢。然后完善腫瘤細胞的MICM分型。完成中心病理會診(至少2家三甲醫(yī)院病理老師會診)。

(2)建議胸骨及髂骨兩個部位骨髓穿刺或活檢:應行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流式細胞免疫表型分析、細胞遺傳學和基因檢查。

(3)常規(guī)檢查:包括全血細胞分析、白細胞分類、肝腎功能、血清乳酸脫氫酶、胸腹水及其他體液的細胞學檢查等。

(4)腦脊液檢查:細胞離心法找瘤細胞、流式方法檢測微量細胞。

(5)影像學檢查進行分期:行可疑淋巴結(jié)及腹部B超、可疑受侵部位的骨骼片、CT等影像學檢查以便了解病變范圍。懷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時可行腦及脊髓MRI檢查。有條件的行PET/CT檢查。

(6)骨髓及外周血查NPM-ALK融合基因(如果病理顯示ALK染色不是核漿分布,不做此檢測)。

(7)化療前檢查:了解臟器功能、免疫狀況、病毒感染、傳染病等狀況。

3.按危險度分組

A組:完全切除的I期。

B組:預后好的一組。

-沒有皮膚侵潤

-沒有縱隔受累

-病理沒有淋巴組織細胞變異的證據(jù),非小細胞變異亞型

-骨髓沒有噬血現(xiàn)象,不合并噬血細胞綜合征

-非ALCL白血病階段

-骨髓和外周血NPM-ALK(-)

C組:預后差的一組,包括以下特點的病人

-皮膚活檢證實有皮膚損害(不是I期)

-有縱隔和(或)肺臟受累

-病理有淋巴組織細胞變異,或為小細胞變異亞型

-骨髓可見噬血現(xiàn)象,或合并噬血細胞綜合征

-ALCL白血病階段

-骨髓或外周血NPM-ALK(+)

D組:有CNS受累的病人。

4.化療方案

(1)方案流程

A組:按照CourseP、CourseAV1、CourseBV1、CourseAV2方案順序進行。

B組:按照CourseP、AV1、BV1、AV2、BV2、AV3、BV3方案順序進行。于CourseP治療第5天評估治療反應。AV2方案化療后評估緩解情況。BV3方案化療后再評估,若持續(xù)完全緩解,維持方案應用長春花堿,每周1次,共12月;若有殘留病灶,更換方案。

C組:按照CourseP、AV1、BV1、AV2、BV2、AV3、BV3方案順序進行。于CourseP治療第5天評估治療反應。AV2方案化療后評估緩解情況。BV3方案化療后再評估,若持續(xù)完全緩解,維持方案應用長春花堿,每周1次,共24月;若有殘留病灶,更換方案。

D組:有CNS受累的病人可參閱成熟B細胞淋巴瘤C組有CNS受累的方案化療?;熃Y(jié)束后用長春花堿每周1次維持24月。

(2)具體方案

①CourseP方案

地塞米松(Dex)5mg/(m²·d),1天1次,靜脈滴注或者口服,d1~d2;Dex10mg/(m²·d),1天2次,靜脈滴注或者口服,d3~d5;環(huán)磷酰胺(CTX)200mg/(m²·d),15分鐘靜脈滴注,d1~d2。鞘注(三聯(lián))d1(具體見附表2)。注:化療同時水化、堿化,并可口服別嘌醇降低尿酸水平,第五天做瘤灶評估。

②CourseAV1/AV2/AV3

第一療程開始于化療的第6天,若ANC>0.5×10⁹/L,PLT>50×10⁹/L,隨后的療程開始于前1個療程的第21天。Dex10mg/(m²·d),1天2次,靜脈滴注或口服d1~d5;甲氨喋呤(MTX)3g/m²靜脈滴注3小時,d1;亞葉酸鈣(CF)15mg/m²靜脈滴注,用MTX后24小時開始,48小時測MTX血濃度每6小時解救一次,直至MTX濃度<0.15μmol/L,則不再解救。

鞘注(三聯(lián))d2;用MTX后24小時。異環(huán)磷酰胺(IFO)800mg/m²,靜脈滴注1小時,d1~d5;第一天給藥于MTX前靜脈滴注,同時予美司鈉(Mesna)330mg/(m²·次),用異環(huán)磷酰胺的0h、4h、8h靜脈滴注;阿糖胞苷(Ara-C)150mg/(m²·次),靜脈滴注1小時,Q12h,d4~d5;

依托泊苷(VP16100mg/m²,靜脈滴注2小時,d4~d5(在Ara-c后給予),VP16最高稀釋倍數(shù)為0.4mg/mLNS:VP16=2.5mL:1mg;長春花堿(VBL)6mg/m²(最大量不超過10mg),靜脈滴注,d1。注:MTX、CTX應用時要水化、堿化。AV1方案激素需5天減停。

③CourseBV1/BV2/BV3

若ANC>0.5×10⁹/L,PLT>50×10⁹/L,隨后療程開始于前1療程的第21天。Dex10mg/(m²·d),一天兩次,口服或靜脈滴注,d1~d5;MTX3g/m²靜脈滴注3小時,d1CF15mg/m²靜脈滴注,用MTX后24小時開始,每6小時解救一次,48小時測MTX血濃度,直至MTX濃度<0.15μmol/L,則不再解救。

鞘注(三聯(lián))d2,用MTX后24小時;環(huán)磷酰胺(CTX)200mg/m²,靜脈滴注60分鐘,d1~d5,第一天給藥于MTX前;柔紅霉素(DNR)25mg/m²,靜脈滴注6小時入,d4~d5;VBL6mg/m²(最大量不超過10mg)靜推,d1。注:MTX,CTX應用時要水化、堿化。

④VBL維持治療

VBL6mg/m²(最大量不超過10mg)靜推,每周1次,B組維持12月;C組維持24月。中期評估或維持前評估仍有殘留病灶和(或)中期評估及以后NPM-ALK為(+),VBL維持至少至2年。注:第1次維持用藥與CourseBV3間隔21天。

應用VBL時,注意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及血常規(guī),應保證ANC>0.5×10⁹/L,PLT>50×10⁹/L。用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骨髓抑制(中性粒細胞小于0.5×10⁹/L),可適當減低VBL劑量1/31/2,合并感染可暫時停用VBL。感染控制、血象恢復后盡早恢復用藥。

⑤患者維持期間CNS轉(zhuǎn)移預防

雖然本病CNS發(fā)病率較低,但仍有在VBL維持期間發(fā)生腦轉(zhuǎn)移的報道,因此對于下述類型患者在VBL維持期間建議每3個月給予三聯(lián)鞘注1次:ALCL在初次治療中進展;初次治療后3個月內(nèi)早期復發(fā);雖非早期復發(fā),但有CNS復發(fā),或初治伴有CNS侵犯的患者;PCR方法檢測外周血或骨髓NPM-ALK持續(xù)陽性。

5.療效評估

(1)臨床觀察指標

①化驗指標:血常規(guī)+CRP、生化全項、凝血功能、鐵蛋白、sCD25、細胞因子、骨髓噬血現(xiàn)象(如骨髓中有腫瘤細胞或噬血現(xiàn)象需復查至消失)、外周血和骨髓NPM-ALK、腦脊液。

②影像學指標:瘤灶影像學評估,需行瘤灶經(jīng)線測量,與前面對比。

③PET/CT:如果家長條件允許,可以在化療前、中期評估及放療前進行。

(2)療效評估

①D5評估:主要做檢測之瘤灶的B超和(或)CT,測量瘤灶大小,計算縮小的%。

評估標準:瘤灶縮小≧75%,為極其敏感,

瘤灶縮小>25%,<75%為敏感,

瘤灶縮小≦25%,為不敏感

瘤灶縮小≤25%,A組、B組患者需升級至C組。

②中期評估:第4療程后評估,包括

全身瘤灶的篩查:根據(jù)病初的瘤灶情況決定檢查內(nèi)容,主要看有無殘留病灶,中樞侵犯必須行頭顱或脊髓MRI,盡可能做PET/CT。相關(guān)血清學檢查:肝腎功能、心肌酶檢測、腫瘤DNA、LDH、尿酸、CRP、鐵蛋白;骨髓及外周血NPM-ALK。骨髓和腦脊液的形態(tài)及殘留病檢查(不管是否有骨髓和CNS侵犯的病人)。

評估標準:如能達到部分緩解,可以繼原方案治療,同時密切觀察。如治療無效或進展,需換用其它治療方案。

③后期評估:BV3后,與中期檢查類似,中期評估有問題的項目重點查。有任何殘留病灶者,可做二次活檢或PET/CT明確。如能達到部分緩解,可以進入維持治療,同時密切觀察。如治療無效或進展,需換用其它治療方案。

④停藥前檢查:包括臟器功能、瘤灶及傳染病源的檢查。

生化檢測:肝腎功能、LDH

病毒篩查:甲乙丙丁戊肝抗體、CMV、梅毒、艾滋病等

心臟:心電圖、心臟彩超

腹部:肝腎功、淀粉酶、腹部B超

CNS:頭顱MRI,脊髓占位應做相應部位MRI

眼睛:視力、眼底

免疫功能:CD系列、Ig系列

骨髓常規(guī):

腦脊液檢查:常規(guī)、涂片、流式細胞檢查

瘤灶評估:相關(guān)部位B超、CT檢查、MRI檢查

骨髓及外周血NPM-ALK(如病理ALK染色不是核漿分布,不用做此檢測)

如評估結(jié)果達到腫瘤完全緩解和分子生物學完全緩解,可停藥。

(3)隨訪:隨訪至5年

①停藥第一、二年:每3個月一次簡單評估,每次做瘤灶的影像(B超為主或CT平掃)、肝功、LDH,骨髓或外周血NPM-ALK。每6個月一次大評估,每次做瘤灶的影像(B超、增強CT檢查或MR)、免疫功能、肝功和LDH、骨穿(如果有骨髓侵犯),骨髓或外周血NPM-ALK等。停藥3個月首次檢查:瘤灶檢查最好做PET/CT。

②第三年以后:每半年評估一次,主要做瘤灶的影像(B超和CT平掃)及肝功和LDH。視情況加做內(nèi)分泌激素及智商等檢查。

(二)造血干細胞移植

ALCL復發(fā)的患者多數(shù)對搶救性治療反應良好,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uto-HSCT)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HSCT)均有成功治療難治復發(fā)ALCL的報道。但治療中進展、或停藥后三個月內(nèi)復發(fā)、或診斷時病理免疫組化CD3染色陽性的患者,allo-HSCT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auto-HSCT。

(三)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除了常規(guī)化療以外,靶向藥物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幾種對于ALCL療效肯定的新藥有可能為本病的治療帶來深遠的影響。Brentuximabvedotin(BV)是一種抗CD30抗體,連接了一種抗微管的藥物單甲基阿司他丁(MMAE),抗體可以與CD30陽性的腫瘤細胞結(jié)合,特異性地把MMAE送進表達CD30的細胞,發(fā)揮細胞毒作用殺傷腫瘤細胞。二期臨床研究顯示,ALCL對本藥有高反應性。

基于這些結(jié)果,BV已被批準在美國和歐洲用于難治復發(fā)的成人ALCL患者。本藥的主要副作用是外周神經(jīng)病,發(fā)生于40%的患者。ALK抑制劑也有非??煽康寞熜А?诉蛱婺?crizotinib)在兒童ALCL的臨床試驗中顯示了非常高的反應率,目前多用于難治復發(fā)的ALK+ALCL,二期臨床試驗的推薦劑量為280mg/(m²·次),一天兩次。

有條件的醫(yī)院可以根據(jù)血藥濃度或血常規(guī)等調(diào)整用藥劑量。目前歐洲有一項臨床試驗,使用克唑替尼和VBL聯(lián)合治療復發(fā)患者??诉蛱婺岬膭┝抗潭?50mg/m²,同時調(diào)整VBL的劑量,以確定VBL的推薦劑量,目前實驗結(jié)果尚未公布。患者總體對克唑替尼耐受性良好,主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肝功異常和視覺障礙。但還無法證明其可治愈本病,有可能需要終身服藥。許多患者通過克唑替尼誘導緩解后進行了HSCT。需注意克唑替尼無法在CNS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

此外,還有色瑞替尼、艾樂替尼、勞拉替尼等二代、三代ALK抑制劑,覆蓋不同的耐藥基因,能夠在CNS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PDGFRB抑制劑,JAK-STAT,mTOR,PI3K,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抗ALK疫苗也在嘗試中。

六、并發(fā)癥及輔助治療

(一)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

本病出現(xiàn)腫瘤溶解綜合征并不常見,對于腫瘤負荷較的患兒可給與水化和別嘌呤醇預防腫瘤溶解綜合征,并嚴密

監(jiān)測生化和出入量。

(二)高細胞因子血癥

本病合并高細胞因子血癥的幾率比其它類型的淋巴瘤高。患者可出現(xiàn)高熱和(或)超敏狀態(tài);嚴重者表現(xiàn)為噬血細胞綜合征,全血細胞減低,臟器功能損害,甚至危機生命。

由于此類患者往往病情進展快,應盡早給予化療控制原發(fā)病,同時采取適當?shù)拇胧┛刂聘呒毎蜃友Y,如加大激素用量,或進行血漿置換等,為治療原發(fā)病爭取時間。在炎性因子風暴期間較易合并超敏反應、紅皮病等,要注意避免應用易誘發(fā)超敏反應的藥物。合并噬血細胞綜合征的患者,首療程化療可酌情取消大劑量甲氨喋呤的輸注。

(三)臟器功能損害

患者對本方案耐受性良好,臟器損害出現(xiàn)幾率不高,程度多不嚴重。用藥前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心電圖、心肌酶、心臟超聲等檢查。

1.肝功:如GPT>10倍正常值,暫緩化療,積極尋找有無感染等病因,嚴密監(jiān)測肝功能。GPT降至<10倍正常值后繼續(xù)化療。

2.腎功:用MTX前,如果GFR減少<70mL/min,則暫不能給MTX。GFR100~150mL/min之間MTX減量10%,GFR70~100mL/min之間MTX減量20%。

3.心臟:心臟射血分數(shù)<55%或軸縮短分數(shù)<28%,應該暫停,直到射血分數(shù)≥55%或軸縮短分數(shù)≥28%。根據(jù)蒽環(huán)類藥物使用劑量或心肌損傷程度選擇右丙亞胺(Zinecard)等藥物。

(四)VBL維持期間

1.骨髓抑制:VBL維持期間應監(jiān)測血常規(guī),保證ANC>0.5×10⁹/L,PLT>50×10⁹/L。用藥過程中如出現(xiàn)骨髓抑制(中性粒細胞小于500/mm³),可適當減低VBL劑量1/3~1/2,合并感染可暫時停用VBL。感染控制、血象恢復后盡早恢復用藥。

2.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應用VBL時,注意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有明顯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應停止進行VBL維持治療。

七、轉(zhuǎn)診條件

(一)當?shù)蒯t(yī)院沒有診治淋巴瘤的條件和經(jīng)驗,或患者治療前或治療中發(fā)生嚴重的合并癥,如腫瘤溶解綜合征、噬血細胞綜合征等,可聯(lián)系轉(zhuǎn)往上級醫(yī)院。

(二)患者經(jīng)上級醫(yī)院治療達完全緩解,病情平穩(wěn),可轉(zhuǎn)至當?shù)蒯t(yī)院進行每周一次的長春花堿維持治療。期間建議定期回上級醫(yī)院進行瘤灶評估。如維持期間發(fā)生嚴重的合并癥,如嚴重感染,可轉(zhuǎn)回上級醫(yī)院進行搶救。

分享到: 編輯:阮心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兒科主治醫(yī)師資格查詢

兒科主治醫(y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兒科主治醫(y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兒科主治醫(yī)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wǎng)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